黄煌:小青龙汤,治咳喘、鼻鸣,痰液、涕多而清稀如水,口不干渴

古代治疗水气病咳喘的专方,有散寒化饮的功效,适用于以恶寒、口不渴、痰唾涕等分泌物量多清稀为特征的疾病。

【原始配方】 

麻黄三两,桂枝三两,细辛三两,干姜三两,甘草三两,芍药三两,五味子半升,半夏半升。上八味,以水一斗,先煮麻黄,减二升,去上沫,纳诸药,煮取三升,去滓,温服一升。服后以口中微干为度。(《伤寒论》《金匮要略》)

【方证提要】  

咳喘、鼻鸣,痰液、涕多而清稀如水,口不干渴者。

【适用人群】

1. 灰白脸:面色多青灰色,绝少面红光亮者。
2. 水样分泌物:鼻涕、痰液水样,量多,口不干渴,畏寒。
3. 水滑苔:舌苔白、湿润,舌面水滑,口内清涎多。
4. 胸背部冷:怕冷明显,尤其是胸背部,病情遇冷加重。

【适用病证】

以下病证符合上述人群特征者可以考虑使用本方:
1. 以痰液清稀为特征的咳喘,如急慢性支气管炎、支气管哮喘、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等。
2.以鼻涕、眼泪清稀量多为表现的疾病,如花粉证、过敏性鼻炎、病毒性结膜炎、泪囊炎。

【加减变化】

1. 烦躁、口干,加石膏;
2. 体弱、心悸、喘促,去麻黄,加茯苓、山萸肉。
3. 支气管哮喘慢性期,见面色黄、肌肉松弛、浮肿者,加玉屏风散。
4. 长期服用激素,面色灰黯者,加附子、龙骨、牡蛎、山萸肉、鹿角胶。

【使用注意】

1. 心功能不全者去麻黄。羸瘦者,可去麻黄。

2. 服用本方后出汗明显、晚上睡眠变浅,可去麻黄,或避免睡前服用。
3. 此方不必尽剂,症状减轻后,此方可以停服。改用他方调理。

【黄煌解说】

1.小青龙汤适用人群是一种以咳喘、分泌物清稀为临床特征的寒性状态。这种病态的形成与遗传、受凉、滥用抗生素或寒冷中药有关。中医用“外有寒,内有饮”来解释这种状态。
2.恶寒也是必见的症状,特别是背部怕冷,但发热、无汗却不一定。有发热者,也有不发热者,甚至有低体温者,特别是老年体弱者,体温均较常温为低。无汗常见,在寒冷的冬季,出汗更少。但在“咳逆倚息不得卧”的情况下,有的患者可以见汗出,但不可能大汗淋漓。而且,虽然咳喘不休,但神志尚清,无麻黄附子细辛汤证的精神萎靡等证。

3. 本方的客观指征有二:

①鼻涕痰如水。鼻涕、痰液水样或透明如鸡蛋清,或是泡沫样痰,量多。患者往往每天用大量的擦鼻子纸巾。

②水滑苔。由于体内寒饮,患者无渴感,不愿多喝水,或喜喝热水。口内清稀的口水多,甚至伸舌时有水滴下,舌面湿润,舌苔多出现水滑苔或白厚苔,甚至灰黑苔。

4.本方主要用于外感痰喘,适用本方者肺部啰音、哮鸣音持续存在,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,痰多色白泡沫者,鼻塞喷嚏不断,大多有受凉感冒诱因。多见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、喘息性气管炎、老年肺炎、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(COPD)等。有些患者有明显的背冷感。如发热烦躁、多汗、脉滑、咽喉红、唇舌红者,加生石膏。如咳喘重症,张口抬肩,端坐呼吸,不能平卧,危困欲绝,大多属于哮喘持续发作状态,或心源性哮喘并发心力衰竭和急性肺水肿。哮喘持续,大汗淋漓,加山萸肉、五味子;消瘦面白、心悸喘促者,可去麻黄;脉微弱,加附子;咳喘日久,痰多者,合苏子降气汤、半夏厚朴汤、桂枝茯苓丸等。

5.过敏性鼻炎,适用本方者以大量清涕为特征。合用麻黄附子细辛汤、玉屏风散、小柴胡汤。

6.本方虽然为辛温大剂,但只要辨证正确,一般无明显副作用。若方证不符,施于舌红苔干燥者,或有出血倾向者,或咽干口燥者,或干咳无痰者,或身热多汗者,则极易引起头痛、动悸、大汗、失眠、出血等副作用,应加以注意。另外,本方服用后可能出现痰涕口水等分泌物变少,咳喘减轻,口干渴,是正常反应,不可饮用冷水或食用生冷水果。

免责声明:用户在本网站上发表的全部内容(包括但不仅限于回答/文章/评论/图片引用),文章仅供免费阅读参考。若有侵权,版权个人或单位不想本网发布,可联系用户或本站,我们将立即将其撤除